【徐世平】文化、金融、互联网:三位一体,革命性的产业
原编者按:互联网金融和互联网文化一直是公认的热点趋势,但究竟应该如何进行战略规划和策略设计,一直以来都是难点,市场上也鲜有成功产品问世。以下据称是东方网总裁兼总编辑徐世平的内部讲话,根据他的规划,东方网试图将文化、金融、互联网概念融为一体,打造革命性的产品。显然,执行和拓展将是重大考验,如果做成,也将给业界一个极大的惊喜。谋求转型的新闻网站可参考借鉴。
—————————————————————
文化、金融、互联网:
三位一体,革命性的产业
——徐世平在东方网文化产业专题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关于东方网文化产业怎么发展的问题,从去年到今年,我们一直在推进,转型调整的东方文产公司,下决心消化了原网诚公司的不良资产,引进了优质的社会资本,已做了相当多的工作,目前各项业务进展很顺利。文化产业,也是东方网的主营业务之一。近期,党委一直在做战略上的考虑,继良同志很关心。其实,文化产业的发展,一直是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韩正书记和徐部长多次强调,文化产业的竞争力,是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软实力的重要支撑之一。
今天,我们暂且撇开公益性文化产业。这件事,我们另案研究。实事求是地说,目前上海形成规模、形成影响、形成辐射、达到实效的文化产业项目还真不多。这与上海的地位不符,也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不符。当然也有做的不错的,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最近充分利用自贸区的机遇谋求突破,形成较大的战略转机。东方网是上海重要的国资背景的互联网公司,花大力气做好互联网文化产业,我们义不容辞。但是,做什么,怎么做,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大问题。
我觉得我们要做互联网文化产业,实质和核心是文化,互联网是手段,金融是特色,最后变现的东西和提供的产品,也是文化。我一直认为东方网未来最具成长性和革命性的产品,一定是互联网文化和金融相结合的产品。
有一件事,我们必须想明白了。未来的互联网蓝海在什么地方?这就是传统产业在互联网剌激下的转型。我估计,未来五到十年,有一个传统产业向互联网转型的大潮。当然,各个行业和领域,转型的速度和频率是不同的。有的转得快一点,比如商业零售,即使如此,其空间依然很大。也有的行业转型比较慢,主要是那些传统渠道依然强大、以及意识觉醒程度较低的行业和领域。我的理解,谁在这一轮转型中把握住机会,谁就会有大的空间和回报。
传统产业转型的关节点在哪里?有专家认为是传统渠道的改造和转型。我认为有道理。我们一定要将传统渠道改造成互联网渠道,借助互联网的特色和优势去发展。
最近,我们介入了互联网彩票。似乎很有说服力。我记得,以前福彩、体彩出现的时候,主要是依靠线下销售网点。那个时候,想申请一个销售点,都是要花点力气的。大家要买彩票,都要去线下的点去买,一张张打印。现在什么情况呢?互联网彩票,尽管国家还没有完全放开互联网彩票的政策限制,但是互联网彩票网站,风起群涌,已经形成了既成的市场事实。这主要是因为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注意到,现在依然去线下买彩票的人,几乎都是老年人了。年轻人,才不会这做种傻事。因此,我们下决心推出了我们的彩票项目,注册在自贸区,同时,我们还大力推出彩票移动客户端,其发展速度让我都吃惊。我想,未来互联网彩票以及移动端的彩票销售,一定会超过线下,对传统的线下销售渠道形成巨大的冲击。这就是一个转型的空间,如果我们不去伸一脚,那肯定要后悔的。
还想说说零售业。现在,不仅上海,整个全国的零售业前景令人担忧,引发媒体关注,为什么?因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去逛街了,都喜欢在网上购物,应该说京东、阿里、苏宁这些电子商务网站对于传统零售行业的影响还将持续下去。苏宁的张向东正是看准了这一个趋势,先是大规模投资易购网,之后整个集团改名为苏宁云商,今年把易购网整体融入集团,整个集团都“互联网化”了。万达的王健林同样也在谋求互联网方向的转型和合作。
东方网也在这个领域有拓展。因为,我们觉得,这个行业和领域,市场份额太大,只要定位准确,我们依然有机会。尽管,说闲话的人不少。但是,我们坚持在做,而且有成效。去年的销售收入,电子商务就有1.7亿。当然,东方网的电子商务是坚持差异化定位的。我们从来都不是谋求去做一个淘宝或京东似的平台,这是要烧钱的。我们没哪么多钱可以烧。我们创新地提出全网代运营的模式,为什么我们这样定位?因为我们看到,上海有那么多老字号品牌,有那么多传统企业,他们必然也会面临互联网的冲击,东方网抓住有利时机,有条件为他们提供代运营服务和一整套电子商务解决方案,有的可以借助京东淘宝这样的平台,有的也可以自建平台。总之我的意思,借助我们的特色和优势,果断出击,一定还有更大的空间。
我认为,文化产业可能是由传统向互联网转型较慢的领域之一,当然,还有银行。这个话题,我们另行研究。这里面的空间更大。早点介入,可能越有利。我真的希望,我们不要畏首畏尾,要大胆试大胆闯;同时,要认真研究、认真揣摩,把握方向。在互联网文化领域,要下力气研究传统文化产业形态和市场需求,也要研究雅昌、中华古玩网、博宝等垂直网站的经验,想清楚,我们能够发力的点、错位竞争的点在哪里?
第一,做互联网文化产品,我觉得品牌和公信力是最重要、最核心的优势,现在,全国的艺术品市场水很深,龙蛇混杂,但是,东方网说的东西、卖的东西,老百姓可能会更有信心,所以一定要把握和利用好这个优势。东方网现在做的朝鲜画业务,目前在全国就有很好的口碑,因为我们有朝方的官方资源,也有我们的公信力。我们把崔成龙这样的顶级画家请到中国来写生,就是我们能力和优势的体现。
第二个想法,我们目前规划的文化产品,还有一个兴趣点,这就是文化和金融的结合。文化产品从市场的角度看,有两个特点,一个是产品的非标化,另一个是价格的模糊性,这就可以给人提供非常大的想象空间。如何把这种空间想象力充分发挥出来,产品的设计和模式,就非常重要。东方网今年开始,推出了东方藏品交易平台。这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项目。我们做过市场调查,现在民间几乎家家户户都是有藏品的,大大小小,但是,如果有需求,藏品变现却是一个巨大的困难。我们就在想,能不能在藏品所有者和投资者之间,打造一个撮合的平台,想变现的,我们帮你变现,暂时不想变现的,我们也可以帮你融资,想投资艺术品的,我们也给你提供一个空间。同时,我们再把各种金融工具引进来,比如借贷、融资、拍卖等等的模式,这个文化金融产品,就非常有吸引力了。今年三月,这个平台的理财区就上线了。我们可以评估一下效果,再不断改进。其实,不少的银行,也非常希望借助东方网互联网平台去做创新,当然银行也要看的,体制越灵活、市场份额越小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镇银行,他们对金融创新的积极性就高一点。我们要认真去研究和金融机构的合作,通过文化引领,基于市场,基于用户,既要对传统文化产业进行改革和再造,又要立足于繁荣上海的乃至全国的文化艺术品交易市场,真正做成一个面向高端的艺术品投融资平台。
第三是关于产品设计和营销规划的问题。做互联网文化金融产品,一定要有市场的卖点,要让用户感觉有利可图。这一点,很重要。我记得,当年我办《新民体育报》的时候,我们在南京最热闹的新街口搞了一个活动,叫“买一份报纸送一年报纸”,请著名的运动员教练员当嘉宾,只要读者买到一份嘉宾签名的报纸,我们就送他一年的报纸。当时,我们并没有预料到营销效果如何。结果,活动那天,新街口人山人海,成为那天南京城最热闹的事,最后,警方也不得不紧急介入。这也是一种营销,有时候营销不是说我要安排多少费用去支撑,当然必要的投入肯定是必须的。产品设计得好,本身也能带来巨大的营销优势。
最近,我一直在关注理财通和余额宝,让用户赚钱、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才是硬道理。理财通和余额宝产品设计和营销设计的核心在哪里?第一,理财通和余额宝是显著高于银行定期存款利率,但是这种投资的流动性几乎和活期差不多。这让用户有了转移资金的迫切冲动;第二,理财通和余额宝的实质是货币基金,但是货币基金的“万份收益”其实是可以“包装”的,这个包装不是说虚报,而是确实可以通过投资操作在一段时期之内,保证理财通的七日年化收益率要高于余额宝,现实是不是这样?理财通是后起之秀,大有追赶的态势,你们注意没有,理财通的年化收益一直都比阿里的余额宝高那么一点点,这就让理财通相对余额宝有了营销上的优势。我一直认为,互联网一直是会有神话的,微信用红包这一招,一年干了人家八年干的事情,所以,马云胸闷,也是没有办法的。这就是营销的创新。
第四、重在创新,重在坚持。我一直强调,我们从事文化产业,立足于艺术品投融资平台建设,一定要在合法、安全、放心、信誉有保证的前提下尽可能让用户享受到便利、享受到实惠,投资者都是趋利的,人之常情,要把握好投资回报这个重要的需求。比如有人有艺术品,但不想卖,银行又不让抵押,那么是否可以设计出文化艺术品“质押式回购”的投融资业务?质押式回购搞起来了,那么“买断式回购”是不是也可以搞起来?艺术品回购业务有了,以前是个人对个人交易,那么可否引入P2P众筹购买、投资、借贷的概念?文化艺术品投融资平台,你们的思路一定要放开,合法、合规前提下,允许试、允许闯、允许一定的试错,但是一定不能固步自封,还是走传统老路。
可能大家都知道阿里巴巴现在是如何的辉煌。但是,你们知道吗?马云的那个公司,最初是注册在上海长宁区的。当时这个公司很小,后面弄不小去了,成本太高,搬到了杭州。我从马云的讲话中注意到,当时公司很困难,他还要靠兼职去挣点钱,补贴公司的生计。两相比较,我觉得,我们文产公司的情况要好多了,有人才、有团队、有技术、有资金,还有两大股东在不同专业背景下的全方位支持,你们一定要有创业型的冲动,一定要有颠覆式的勇气,一定要有革命性的探索。今后一段很长的时间,东方网一定会将互联网文化产业作为独立的战略板块进行全方位的扶持。希望你们大胆闯、大胆试,一定要尽快形成声势,做成品牌,做出口碑,为我们东方网文化产业发展奠定最坚实的基础。
同志们,文化是个巨大的产业,如果文化、互联网、金融三位一位,那就是一个千亿级公司的能级。想想未来吧,我们应该有莫大的冲动,有这样的愿景。谢谢各位,好好干吧。世界是你们的。(完)
题图:徐世平(左)与经济日报原记者部主任卢盘卿在青岛。东方平摄